产品展示
【重磅】《中国卫生》杂志社年度“双十大”榜单公布
来源:安博电竞    发布时间:2024-02-02 08:11:59

  天津微医总医院牵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数字化紧密型医疗卫 生健康共同体,成员单位通过协议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健共体内,创新打造互联网“四朵云”平台: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打造“云管理” 平台;注重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打造“云服务”平台;强化基层药品供应保障, 打造“云药房”平台;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集约配置,打造“云检查”平台。

  全市已有32家基层机构签约,其中,西青区、和平区、南开区在全区范围实现全 部签约。具体成效:网络站点平台助力疫情防控;数据融合提升管理效能;统一药事 服务加强基层用药保障;标准化全科流程促进医健融合;“互联网+”入户提升居 民获得感;绩效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8部门出台《江苏省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从人才引进和培养、编制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明确实施27条支持性政策措施,通过招聘一批、培养一批、培训一批、共享一批等“七个一批”,努力实现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从“缺”到“有”进而到“优”的转化。

  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总数已达到27.32万人,较两年前增加17.6%(比全国增幅多 8.7%)。全省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两年前的3.43人提高到3.9人,在全国的排位 从第四位提升至前三。超过40%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证书。全省基层高级专业方面技术岗位比例提高到11%,较两年前增加6个百分点;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1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2.6%。

  一是率先探索向使用环节要空间。通过规范诊疗、压缩不合理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等措施腾出“调价空间”。二是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进一步强化省级医 院功能定位,鼓励其开展高难度手术,压缩普通门诊,优化病种收治结构。与医保 支付政策、医院分配制度和医院考核制度等实现“三个衔接”。三是创新建立“腾调”实现机制。建立了省级代管资金财政专户,有效解决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的利益平衡难题。

  2019年度省级公立医疗总收入增幅5.98%,较上年度降低3.04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加到33.1%(同比上升2.31个百分点),2020年1~10月,又上升1个百分点。

  “业务院长”涵盖内、外、妇、儿等类别,任期两年。具体推进中,一是建制度抓管理,技术帮扶与管理帮扶相融合,助卫生院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二是补短板、提能力,检查和手术水平显著提升。三是以特色促发展,“从无到有”在基层建起小专科,带动卫生院整体业务能力提升。四是精准传帮带教,人才实现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五是专家下沉与远程服务相结合,优质服务资源到门口;提供精准转诊、优先检查和住院,形成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六是疫情期间自身技术过硬, 背靠上级医院,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选派二级以上医院609名优秀人才任“业务院长”,精准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在较短时间内填平基层发展不平衡洼地。

  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优化整合资源,推动健康宣教发展。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提升健康宣教服务能力;通过人才下沉和队伍整合工作,壮大基层健康宣教队伍。坚持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两手抓”,建立“医疗+公卫”协同推动落实机制,打造健康宣教环境,实行健康宣教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宣教活动。

  2019年度,郸城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同比下降1.05%,民营医院补偿费用同比下降 24.29%,结余医保资金9800万元。2020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比2019年提高11.88%。2020年8月13日,郸城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截至目前,已为基层培养健康宣教人才256人,全县560个村卫生室实现健康小屋全覆盖,共完成各 类场所健康巡讲活动1670场,覆盖居民25.6万人。

  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 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4大体系、优化8项机制、提升8种能力。通过全面总结梳理抗疫斗争经验和教训,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上明确了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比如,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当务之急;把医防协同作为重中之重;把加强医疗救治作为重点任务。

  共谋划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功能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898个,开工项目规划总投资994亿。预计年底开工项目将达到1000个左右,规划总投资约1000亿元。

  全省选取54家高水平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全覆盖帮扶57个县78家县级医院,构建上下联动机制,强化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学科等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上的水准。同时,充分的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的龙头作用,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

  经过两年多的“组团式”帮扶,受援医院人才素质、专科能力、管理上的水准较快提升,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次大幅度的增加,医院所在地区县域内住院率显著提升,增强了群众 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2020年上半年,全省县域内住院率达86.9%,较2018 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促进药师摆脱传统的“配发药品”印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参与临床和对治疗药物的监测、医嘱审核、顾问和咨询服务等药事服务工作上来,提升药事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推行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等方面,积极探索药学服务改革。

  通过开设药学门诊、处方信息化前置审核、药师进驻临床科室、参与住院查房,开展药学临床医嘱审核、药物调剂、处方点评、治疗药物监测等工作,提升了合理用药水平。同时也推动了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部门自身建设,提高了医院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建设临床药学重点专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通过跨行业、跨地区统筹调剂全省各地事业单位183个编制,由编制、人社、财政和卫生健康多部门协作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创造性建立青南地区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动态编制周转池,将编制分配给12所省级公立医院,并从省级医院选拔相同数量中级以上人才队伍,组成帮扶团队,在青南三州7家州级公立医院、14所县级综合医院开展组团式驻点帮扶工作。

  截至目前,各受援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门急诊、住院和手术人次显著增加,县域内就诊率显著提升,医院规范化管理得到强化,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医疗人才“双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服务的品质“双提升”,直接缩小了区域间医疗服务供给差距,满足了群众就近就医需求。支医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

  一是构建立足宁夏、服务全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标准化。二是推进一码通数据治理新机制。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电子健康码应用。三是拓展一站式结算服务新内容。先诊疗后付费实现一站式结算,构建商业补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之间相互连通机制。四是培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新业态。自治区19个部门联合出台文件,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等。

  在宁夏备案注册全国医师达6.1万名,累计接诊服务宁夏患者2.35万例,邀请北上广等地专家接诊近5千例。开展各类远程诊断达130万例。55家网络公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武晋担任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以来,组织实施“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以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为牵引,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深思熟虑“出 点子”、做强基层“扑身子”、先行先试“探路子”、推进高水平发展“挑担子”,理顺“三医联动”领导体制,力推医保打包付费改革,创新健康扶贫工作,坚决落实分级诊疗,极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组织实施“136”兴医工程,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弱项。

  奋力推进山西卫生健康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特别是县域综合医改中未雨绸缪,始终将资源下沉、医防融合、能力提升作为着力点,持之以恒夯基筑台,为增强基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是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忠实守护者,他是上海综合医改的直接操盘手,他是攻坚克难的坚定开拓者。4年多来,邬惊雷同志带领他的同事,持续探索构建“制度+科技”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医改举措落地见效。

  2017年起连续两年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上报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此次疫情期间,上海疾控体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前几年市区两级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建设投入。他牵头拟定了上海 “5550”综合医改方案和 99条具体举措,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布局等多项医改创新成果得到国家层面的充分肯定,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他带领同事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社会关切的难题。比如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全方面推进医疗机构间影像检查和医学检验结果相互连通互认等。

  2019年12月,王水平刚从宜春市长转任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不久,就提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随着非公医疗机构和行业社会组织不断壮大,他提出组建行业综合党委,加强党对卫生健康行业协会学会和民办医疗机构的领导。针对公共卫生短板和弱项,他提出坚持“项目为王”,布局全省2+5+n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全面加强综合医院救治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大公卫体系。此外,他坚持项目化提能力,筹建委管医药类本科院校,实施“人才提能提质工程”,共建“江西省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基地”,实施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双向培养计划”等。

  已落实3个省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项目和63个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37亿元;推进南昌医学院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50亿元;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公共卫生项目共计770个,总投资850亿元。

  作为湖南医改的具体谋划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逐步的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第一,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全方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改工作与健康扶贫深层次地融合,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让基层群众就近看得了病。第二,针对基层人难留的问题,推动创新人才激励和培养政策;针对医技短板弱项问题,推动提升基层重大疾病救治能力;针对农村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倡导探索标准化建设,让基层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第三,协调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品耗材价格;聚焦慢性病防治,降低群众长期医治自付费用;以“三通一化”为核心,降低县域急诊急救时间成本,让基层群众就近看得起病。

  推动系列综合医改政策措施的出台,推动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三医联动”格局,有效破解诸多瓶颈问题。

  2017年提出“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建设的“廊坊路径”,将“家庭”这一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一手抓常规工作,一手抓创新工作。积极地推进医联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普通病在乡镇、常见大病在市级、疑难重症在省级的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格局。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地推进“智慧卫生”体系建设。主动承接京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构建覆盖全区域妇儿诊疗资源的跨区域专科联盟,打造京廊中医药合作特色。在全省率先正式开通12320卫生服务热线。率先在全省推广AED急救点建设。

  坚持所有的医改政策向基层倾斜,所有的业务条线为签约服务团队赋能,所有的考核指标从家庭一端考核,所有的项目包在家庭一端落地,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指向“家庭”的健康福利。

  打破“人、财、物”体制壁垒,重塑民族区卫生健康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继续保留区人民医院的牌子,按照单位性质不变、人员编制不变、拨款渠道不变、资产属性不变的原则,实行行政上统一垂直管理、临床业务上统一调配、绩效待遇上统一标准。

  在吴昊的推动下,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实践和大胆创新,梅里斯的医改也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路越走越宽”,区域性卫生健康环境呈现出许多喜人变化。诊疗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群众就医负担不断下降。医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双提升。

  高晓昀从县委层面直接统筹推动医改工作,制定人才、薪酬、考核等系列配套方案,将医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围绕政府的办医职责和医院的管医职能,组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制定政府办医管医“职责清单”,强化财政投入、基础配套等要素保障。建立城乡医防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分割、脱节的通道。

  合理界定行政机关与医疗机构的职责边界,县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更高效、管理机制更加顺畅。2020年5月,长顺医疗改革工作荣获国务院2019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表扬,并奖励500万元。

  担任眉县县委书记以来,刘志生不余遗力推动县域综合医改,他提出了推动眉县综合医改的“12345”整体思路。即:组建1个总院(眉县健康共同体总院),夯实2个支撑(医保支付改革、信息化建设),实现3个贯通(医通、人通、财通),做到4个突破(管理体制、人事薪酬、防治结合、分级诊疗),建立5项机制(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三医联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评价)。

  2020年,眉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7.2%,住院实际报销比提升6.3%。县级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同期增长11%,出院手术同期增长29.7%,三级以上手术同期增长44%,镇卫生院新增疾病诊疗病种22种、诊疗技术16项,出院患者同期增长107.9%,开展一二级手术同期增长240%,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上年提高5.7%,基本实现了“县强、 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工作目标,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8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成为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9年年初,白希壮带领医院迅速制定了《辽宁省人民医院关于开展建立健全现 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重塑和改造。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白希壮迅速集结全院党员同志,奔赴省内外、院内外各个抗疫一线。医院第一时间建成了“新冠”肺炎隔离区云诊室,利用5G+物联网+AI技术,加强疫情防控救治。多年来,辽宁省人民医院很看重文化思想建设工作,以“仁爱、奉献、专业、担当”为医院精神,建立完善医院宣传载体。

  深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营造了“人人监督管理、人人督导实践”的良好管理氛围。

  2016年,刘海峰提出“依规、依纪、依法”治院理念,健全医院决策机制、完善机构设置、搭建管控体系,形成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机制,组建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彻底摒弃院长“一支笔”的签字管理模式。2017年,刘海峰带领全院220名中层干部一同学习PDCA管理工具,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法规,提升医院内涵品质,加快医院“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管理,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疫情发生以来,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刘海峰担任全市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组长,推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诊查、隔离、治疗、抢救四位一体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