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关切》杂志将迎来其创刊25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在这25年里,《关切》不仅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更为无数读者提供了思考与启迪的平台。值此之际,杂志社也发起了有奖征文活动,邀请读者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经历。尤其是在教育问题日渐严峻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最终靠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育与人生的理解与见解。
人生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章节,每一个决定都是一页内容。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不停地书写着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大家可以发现,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收获,而这些收获则组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生故事。
每一个人生阶段的体验和感悟,犹如书中不同的篇章。童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犹如一本轻松的童话书。青少年时期则充满了迷茫与探索,仿佛是一部充满冒险的小说。而成年时期,又像是一部复杂的社会小说,充满了矛盾、冲突与解决之道。书籍作为知识与情感的载体,让我们扩展视野,提升自我。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理解与反思则是我们面对人生的必修课。
近期,双休制度的推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许多家长在讨论这一政策时,都表示出焦虑与不安,认为这一政策将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尤其对那些有正在读书的孩子的家庭来说,双休的实施几乎立刻打乱了原本有序的生活。
以我朋友的经历为例,他的孩子正好是准备高考的高二学生。由于实施了双休政策,原本规律的学习生活被打乱,每个周末的时间都被挤得满满当当。每周六早上,他不得不早起,赶着送孩子去学校,然后又由于交通问题,常常望着拥堵的道路无奈叹息。在这样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也变得越发紧张。孩子虽然参加了各种补习班,却因为精神与生理的双重疲惫,学习的热情反而降低,局面的僵持让两人间的关系愈加紧张。
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他们选择了更高档的补习班,投入了更多的金钱与精力。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孩子面临着更多时间的自由,他们往往被动进入了手机和游戏的世界。这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再一次受到质疑,尤其是在双休政策实施后,教育的两极化现象显得很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们应怎么来面对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呢?在我与朋友的对话中,我试图借助《关切》的启示,让他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并不是简单的分数与排名,而是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建立自信、和找到符合他们发展的道路。
从历史人物的育子观来看,曹操与刘备的养子之道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曹操在教育孩子时,强调根据孩子的潜力与性格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让他们对照一个标准去竞争。因此,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与价值,父母应当接受这一点,并不应以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去强迫孩子,以免削弱孩子自身发展兴趣。
个性化教育的提倡也应慢慢的变成为家长们的共识。理性规划孩子的成长路线,理解他们所需的支持与自由,鼓励他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与兴趣。在古人《孟子》中提到的“养儿育女,父母的意愿固然理想,但也要看子女的资质和有咋样的追求”,这句话也体现了教育良好的原则——不让孩子承载过多的期望,而是帮他们寻找自我的航向。
反思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每个家长和社会都需认认真真地对待的课题。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应该更注重于培养小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唯有鼓励孩子们在他们的兴趣与能力范围内探索与学习,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在阅读自己人生这本书,也在为其他人的人生添写篇章。理清自己的思绪,放下心理的负担,不被周遭的压力影响,才是真正走向优质教育和家庭幸福的关键。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助他们在无垠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我们呼吁每位家长与读者,勇敢地分享你对教育的思考和体会。在《关切》的平台上,我们一同探讨人生与教育的交融,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征文活动,能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我们都期待,在未来的教育中,能更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以更包容的心态去迎接孩子的每一个选择。
在此,我由衷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征文活动中来,与所有志同道合的人携手前行,一起关注我们的人生与教育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